甚麼是「服務使用者參與」?
「服務使用者參與」的意思,是讓服務用者可以有更多機會發表有關服務的意見,以及有更多機會促使實質的服務轉變。詳情請看本網站「甚麼是參與」章節。
學歷不高的服務使用者,有能力「參與」嗎?
可以,一方面「參與」有不同的形式,使用者可以選擇自己覺得適合的參與平台和工作;另一方面,即使學歷不高,但使用者有切身的服務使用經驗,這些經驗與理論知識同樣重要,因此,任何教育程度的使用者都可以提供有用的意見。
促進「服務使用者參與管理」,會否令到使用者的權力過大,令服務難以有效運作?
「使用者參與」的實踐可具有不同的
參與深度,當中服務使用者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力。建議可以與服務使用者制訂
參與章則,清楚訂定雙方合作的權責。
促進「服務使用者參與管理」,是否要花費額外的人力物力?
要視乎階段。在發展的初期,額外的人力資源是必需的,職員需要支援和鼓勵使用者參與、維繫參與平台、向使用者交代服務資訊等等,都是促進「參與」所必須;可是,在「參與」的情況較為成熟後,服務使用者的意見往往會幫助服務的決策有效進行,使服務效果更好,而且部份服務使用者更可以自務運作服務,長遠來說是可以分擔職員的工作量,資源運用亦會更有效。
服務使用者是否有能力參與?
服務使用者對福利機構的服務管理會感到陌生,因此,機構或職員可以考慮事先進行相關培訓,解說相關的概念以及資訊,並容許服務用者有適應的時間。另一方面,參與的措施可能需要作相應調節,以配合服務用者的需要。
使用服務,就一定要「參與」嗎?
不一定的,「參與」必須是基於使用者的意願,服務使用者有權選擇不參與服務運作或管理,亦有權中途退出。
服務使用者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,會否令機構/職員難堪?
福利服務的宗旨是希望改善使用者的生活,因此,使用者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,會有利於服務的改善,令服務更貼近使用者的需要,實踐福利服務的宗旨。